用“青黃不接”形容當前的太陽能熱水器市場,再合適不過了。
傳統的太陽能熱水器零售和工程市場下滑已是事實,且短期內沒有反彈的跡象;而在被寄予厚望的太陽能熱水系統工程市場上,雖然“前景誘人、但現實尷尬”,本質上卻是“遠水救不了近火”。
當然,這絕對不是我們的“無中生有、主觀臆斷”:
先看看太陽能熱水器上市“第一股”日出東方2014年上半年業績報:業務占比最大的太陽能熱水器的零售業務和工程業務分別下滑18.75%、25.5%。雖然太陽能熱水工程系統業務出現了15.15%增長,但其業務占比在公司總體營收僅有10%左右。
迷茫:走到新十字路口
這是一個多么尷尬的事實:太陽能熱水器市場嚴重下滑,品牌數量迅速減少,龍頭企業僅僅依靠太陽能熱水器已經獨木難支,開始謀求“多元化”擴張。關于太陽能熱水器行業的上述種種現狀,引發了行業內外對太陽能熱水器未來前景的擔憂與思考。
作為符合環保、節能趨勢的新能源,太陽能熱水器市場曾在國家政策的助推下,有過非常美好的時光。然而,好景不長,由于監管力度不夠,市場進入門檻過低導致的行業亂象叢生,產品缺少突破性創新,以及行業大企業遲遲沒有找到非農村市場的突破,整個太陽能熱水器產業的前景和命運,終于在2014年走到了“十字路口”。
眾多的太陽能熱水器企業們,是應該逆市而上、持續堅守?還是順勢而為,主動逃離?目前來看,行業一線的日出東方、皇明等企業都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更沒有找到最合適的突破口。
堅守:路在何方?
在零售市場,太陽能熱水器幾乎已到了無法繼續的田地。當然,市場的剛性需求確實存在,但不足以支撐眾多企業的快速擴張。
過去幾年,太陽能熱水器企業現紛紛開始將注意力轉移至工程市場。受益于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太陽能熱水器工程市場將在一定時期內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但為了中標和降低成本,低價競爭,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的頑疾依然困擾著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道路1:開拓工程市場
這顯然難成大氣候、大市場。同樣,與其他產品融合,這也意味著太陽能企業將失去行業主導權。
目前,為了更好地利用能源,提高熱效率,傳統的燃氣和電熱水器企業早已開始在多能源繼承熱水系統領域布局,太陽能與熱泵技術相融合的太空能熱水器也已應運而生,彌補了太陽能熱水器受時間、儲水量等問題的限制。
由于太陽能熱水器企業,相對規模較小,技術實力弱,因此,即使在這種融合的趨勢中,太陽能熱水器企業也將被邊緣化,失去行業的主導權,更談不上做大做強。